说说中新两国不同的评分制度
发布时间:2015-01-23 浏览次数:1158
中国的老师,改卷的习惯往往是扣分制,也就是说,一份满分一百的卷子,老师会首先在心理上假设学生拿到了满分,然后每发现一个错误,画叉并扣除相应的分数,答对的则一个够带过。批改完毕,而后统计所扣除的分数,用总分相减即为学生成绩。
在新加坡,则是完全相反的得分制。换言之,就是每批改一道题,老师给出学生应得的分数,最后将所有得分累加,作为学生成绩。
从逻辑上讲,这两种评分的方法对于同样的一份试卷,所判定的成绩应该是没有区别的。但其实不然,两者想去甚远。
扣分制,其实是罚过制,即有错才扣。很多时候,类似填空题、选择题,只要答案正确是绝不可能扣分的。即使是分数很高的一些计算题或应用题,只要最终结果正确,一般来说过程中一些小小的瑕疵也不会影响成绩。
得分制,则是赏功制,只有每一个步骤正确才能为学生挣得相应的分数。如此一来,许多解题中不够完美的地方,在老师眼中都意味着得分资格不够,积少成多,自然也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成绩。再加上新加坡的考试中鲜有填空、选择这些题型,或其分数很低,而以论述、解释、计算为主,每一分都不容易拿。
以至中国留学生们常常感叹:
写了密密麻麻一张纸,才得了5分;要是稍不仔细跳过了什么步骤就只剩下三分了。每一分,都太不好拿了!哪里像在中国,选择题写一个正确字母就有这样的分数!
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,75分的门槛,并不算低。并且在大部分的考试中,正常情况下也极少有学生能拿到90分以上的,一般拿到A1就意味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定的程度。
同时,对于相同的学科,在教育模式、教育内容以及测试重点上,中新的差异也不容忽视。而这些差异、又以科学及物理、化学这两门科目为最。中国学生学习物理、化学,不论是初中或高中,教授的知识点都比较狭窄,并且每个点都挖得很深。考试的时候就都以计算为主,题目难度很大,思维性很强。这样做造成的直接结果是,每个学生都会花费过多的精力和时间,去钻牛角尖,去解决偏题、难题、怪题,真正学到的却是一些实用性不强,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并没有什么意义的东西。
而新加坡的教育则以“面广”为主,接触的知识点很多,有许多国内教学大纲以外的东西,而每个点的深度都较国内的为浅。并且在考试中多位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,论述题或解释题占绝大多数。与国内教育的“深挖油井”相比,新加坡的教育更像是“大面积撒种”。
这两种方式孰是孰非,孰优孰劣?留学生们有自己的看法:
记得刚来新加坡的时候,常常嘲笑当地同学看来很烂的解题能力,但时间久了,不免思考:我们“很强”的解题能力到底有没有我们所以为的那样重要呢?难道国家教育的目的,是想把我们每个人都培养成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冠军吗?这不仅不可能,而且不现实。基础教育的意义,归根结底在于为国家基础建设以及高等教育提供人才。对于绝大多数并没有能力,也没有需求从事尖端科学研究工作的人来说,如此艰深的教学内容是否是一种浪费呢?何况在基础教育阶段,学生们如果能够多涉猎一些知识,从而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时候有更多的选择,不是更好么?
(文章来源:《27位留学生眼中的中新教育差异》)